糖尿病前期高危因素

糖尿病前期如何找上你?

糖尿成因主要有兩個原因。

糖尿成因一:胰島素分泌不足

此糖尿成因多見於一型糖尿病或病齡較長的二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因為胰臟β-細胞不能分泌胰島素 ,或分泌的胰島素過少。胰島素分泌不足時,血糖不能進入肝臟、肌肉和脂肪等細胞,導致血糖過高,並由小便排出,造成糖尿。

糖尿成因二:胰島素阻抗

此糖尿成因常見於二型糖尿病。此糖尿成因即是身體內的器官(如肝臟、肌肉等)對胰島素的功能產生抗拒,導致血糖無法被細胞吸收使用,血液積聚過多血糖,並由小便排出,造成糖尿。

以上兩種糖尿成因也可同時出現。糖尿病是可怕的慢性疾病。糖尿病前期並沒有任何明確病徵,病人自己難以察覺患上糖尿病,並錯過了高效益的治病期。因此,糖尿病前期的重要性已受到重視。

除了糖尿成因,我們還要注意以下的高危因素。

1. 家族病史

根據過去的研究指出, 如果親人(父母 / 祖父母或兄弟姐妹)有糖尿病,自己得到糖尿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三倍

a. 父或母有糖尿病: 比一般人高3倍
b. 父母都有糖尿病: 比一般人高5-6倍
c. 兄弟姐妹有糖尿病: 比一般人高5-10倍

2. 過重或肥胖

體重指標與患上糖尿病風險掛勾,有研究指出體重過輕至非常肥胖的男性之間,人們患糖尿病風險從7.6%增加到70.3%;而女性則由12.2%增加到74.4%。

我們可以利用體重指標 (Body Mass Index, BMI) 去計算自己體重指標,因東方人與西方人的身高及骨架有別。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特別為亞洲成年人設立亞太地區體重指標。

體重指標 (Body Mass Index, BMI) = (體重 kg) / (身高x身高 m2)

*當 BMI ≥ 23 已代表身體響起警號, 便需留意體重並開始減肥。

  體重指標BMI (亞洲人標準)
過輕 < 18.5
正常 18.5 – 22.9
過重 23.0 – 24.9
肥胖 ≥ 25.0

脂肪分佈

雖然 BMI 數值可以令你了解患病風險,但這不代表低 BMI 等於低風險。有研究指出,除了 BMI 數值,腹部脂肪積聚等多寡也會引發糖尿病。當中腰圍大而體重稍重(BMI < 25)的人發展為二型糖尿病的相對風險比腰圍小的超重人群(BMI 25–29.9)高。腹部若有大量內臟脂肪則會增加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肌肉不能使用胰島素分解血糖,從而導致葡萄糖耐受不良和二型糖尿病。

根據世衛標準,華人男性腰圍尺寸 ≥ 90cm(36吋)而女性 ≥ 80cm(32吋)則為中央肥胖; 此外,我們亦可以參考腰臀比例指數,它比BMI更能預測二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根據世衛標準, 腰臀比例若高於建議範圍,即大幅提高與肥胖相關的代謝併發症風險。而華人男性腰臀比例 ≥ 0.9 而女性 ≥ 0.8 則為肥胖。

3. 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缺乏運動、吸煙)

糖尿風險亦會被行為因素影響,例如飲食習慣,運動不足和吸煙往往是最普遍的血糖高原因或令我們血糖踩界, 增加患病風險。

腰臀比例: 腰圍 / 臀圍

飲食習慣

研究指出,除了身體活動,年齡或家族史等因素,西方飲食(以大量紅肉,加工肉,高脂乳製品,糖果和甜點為特徵)與糖尿病風險增加相關,常吃西餐的肥胖人士(BMI ≥ 30 kg / m2)患糖尿病的風險亦顯著增加。相反多進食蔬菜,水果,魚類,家禽和全穀類等食物則降低患病風險。當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而水果和蔬菜攝入減少,身體就會積聚更多內臟脂肪,容易形成二型糖尿病。

運動不足

即使體重沒有增加,缺乏運動也會增加了二型糖尿病的風險。研究指出,即使 BMI 正常,有氧運動能力和肌肉力量低的人士會比一般人高3倍患上糖尿病風險。因此,久坐的生活方式會降低能量消耗,促進體重增加,多做運動則能減少患病風險。

吸煙

研究指出,與非吸煙者相比,吸煙者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高30-40%。長期吸煙可能削弱胰島素敏感性,增加腹部脂肪分佈和腰臀比例,令葡萄糖耐量產生影響,亦會更容易發生嚴重併發症。

4. 其他因素

  • 年齡增長 – 患者大多在45歲後出現糖尿病
  • 有高血壓、高血脂問題
  • 曾患妊娠糖尿病
  • 患卵巢多囊症
  • 某些藥物或疾病,令胰臟受損,影響胰臟分泌胰島素的功能

最後,如果你沒有上述的高危因素,並不代表沒有患上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的風險。預防勝於治療。平時建立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就能降低患上糖尿病前期的風險。




相關連結